米大孔院为意大利21世纪中国论坛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意文化交流”开启新思路

当地时间9月23日晚,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十五届21世纪中国论坛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意大利驻中国前大使白达宁(Alberto Bradanini ),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兰珊德教授(Alessandra Lavagnino)出席了此次论坛。来自意大利各界友好人士、意中基金会企业界人士、在意中资企业代表、我驻意大利使馆官员共一百余人参加了论坛。新华社、人民日报、国际在线报道、欧洲时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现场报道。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意文化交流。这一主题旨在通过回顾和展望中意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握当前“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机遇,更广泛地凝聚中意民间友好力量,培育更加深厚的民意基础,进一步推动中意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向前发展。陈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秉承了“丝路精神”,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也为中意两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为中意文化交流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希望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投身中意友好事业,做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做中意两国人民友谊的培育者,做中意民间外交的实践者。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意大利驻中国前大使白达宁、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兰珊德教授分别致辞,从不同角度、多维度的对未来两国文化领域的合作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指出,中意人文交流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步入了收获期。他希望两国各领域的人士都可以抓住机遇,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两国人文交流提供助力,推动双边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
意大利驻中国前大使白达宁在讲话中对中意两国经济、文化交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一带一路”下两国关系的发展建设进行了展望。他指出,新的时代,新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两国的交流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兰珊德教授在致辞中以自己对中国敦煌文化的了解为例,阐明了文化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用自己多年来从事意大利汉语教学的经历来讲述教育在两国文化交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自己所在的米大孔院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一个窗口,促进了两国文化的融合,加强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为意大利人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教育是万本之源,米大孔院也始终秉持着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并行的原则,让学生学好汉语的同时能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她认为我们两国的知识分子以及文化届、科学界和艺术界的相关人士应该提出新的发展计划、扩展更为广泛的交流渠道,以便扩大中意两国的互相交流和理解。最后,兰珊德教授诚挚的邀请两国社会各界人士扩大与孔子学院的合作,为中意文化的交流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交流、语言先行,“一带一路”、语言铺路。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历史机遇,继续弘扬“丝路精神”,发挥对外传播的独特优势,助力中意关系的发展和两国文化交流步入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