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一带一路”,助力民心相通——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观察中国学术论坛
当地时间5月2日上午10点30分,“一带一路”倡议——2018观察中国学术论坛”于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所在地举行。米兰国立大学多语言跨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蒂诺(Dino Gavinelli)教授、米大孔院意方院长兰珊德(Alessandra Lavagnino)教授、中方院长金志刚教授、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易竺安(Elisa Giunipero)教授、米大当代亚洲研究中心(CARC)科拉多(Corrado Molteni)教授及纳塔莉(Natalia Riva)研究员等出席了本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由米大汉学副教授贝娣娜(Bettina Mottura)主持,6位专家学者相继从各自专业角度对“一带一路”进行学术领域的分析。此次讲座吸引了近百名米大师生及米兰各界人士参加。
米大孔院中方院长金志刚教授发言
金志刚院长首先发言。他指出,自古以来,中意双方一直保持着经贸往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2017年1至10月意大利在工程机械、汽车整车及配件、时尚设计及奢侈品等方面对中国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4.2%,达到111亿欧元,意大利的热那亚、的里亚斯特、威尼斯等港口城市都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意港口贸易。意大利产品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而中国的支付宝、微信、电商平台和高铁“新四大发明”不但为中意两国人民交往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意大利许多商家带来了新的商机。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国与国之间也要做到民心相通,这也是孔院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孔子学院搭建平台,为意大利学术界、企业界和当地社区深入研讨“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蒂诺(Dino Gavinelli)教授(左二)、兰珊德(Alessandra Lavagnino)教授(左三)、科拉多(Corrado Molteni)教授(左一)、易竺安(Elisa Giunipero)教授(左四)、贝娣娜(Bettina Mottura)副教授在论坛研讨中
意方院长兰珊德(Alessandra Lavagnino)教授从敦煌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出发,介绍了古代欧亚大陆桥在欧洲和亚洲交通往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从海路和陆路两方面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兰教授谈到,“敦煌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交汇点,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象征性地点,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蒂诺(Dino Gavinelli)教授从地理学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地中海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的战略作用,指出并讨论西部码头该如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发挥其所具备的潜力和重要性地位。
现场听众座无虚席
米大孔院负责媒体的艾玛(Emma Lupano)老师从新闻角度分析了中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报道等。纳塔莉老师则汇总和分析了继2017年“一带一路”世界论坛后,国内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的众多报道。
据悉,此次论坛是米大孔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倡议系列研讨活动之一,旨在为米兰学界和社区市民展示中意各领域交流的成果,研讨“一带一路”为两国政府和民间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加深意大利民众对当代中国新形势、新面貌的认识和了解,助力中意两国间民心相通,为中意两国友好交流贡献智慧、搭建平台。